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时间:2022-01-19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现代通讯工具的广泛普及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交流的一部分。互联网在带给人民生活便捷的同时,通过互联网衍生的五花八门的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为了提高大学生自我预防、自我判断、自我应对的能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意义重大。据调查,在中国在校大学生中,网民所占比例高达95%,并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非常长,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趋严重。大学生思想单纯,尚未具备成熟的独立思考与辨识能力,自制力严重不足,网络道德更是薄弱,不能在虚拟的世界里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得不引起重视,引发人们深思。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快速而直接地架起了个人与世界的桥梁,同时,自由开放的环境给大学生带来安全风险和事故。1.上网会造成健康损害。沉迷网络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体质下降、肥胖增加等。2.上网会造成心智改变。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与社会脱节,无法分清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甚至无法正常生活生存,成为家庭和社会负担。 3.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表现为回避、自闭状态,进入成瘾入魔阶段后,行为失控,易造成伤人伤己悲剧。4.各种网络诈骗手段。包括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冒充领导诈骗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生产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不发布、传播、复制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论,包括:煽动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言论;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赌博以及教唆犯罪的言论等。诚实友好交流,不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侵害他人正当权益。不窃取或泄露他人秘密,不侮辱欺诈他人;不制造、传播网络谣言,或冒用他人名义上网;不窃取和泄露国家、他人秘密;不侵犯他人隐私信息;不利用群发邮件或BBS等软件散布商业性垃圾邮件和其他有害信息。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增强自护意识。遵守学生宿舍的作息制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不沉湎于网络聊天、游戏等虚拟时空。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制造和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发布、传播依附有计算机病毒的信息;不做黑客攻击,致使他人网络系统或联网计算机发生阻塞、溢出、瘫痪、资源异常消耗等;不非法获取IP地址,不非法进行网络端口扫描,扰乱网络正常秩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