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根据《山西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通知》的精神,制定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学前美术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山西省职业院校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围绕中高职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材、教学过程、技能大赛等方面内容,通过培训进一步推进中、高职教育紧密衔接,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院校间的深度融合,建立起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探索研究,提高我省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以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刘文芳为带头人,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山西省内职业院校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团队研修活动。主要研修内容为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美术专业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践课程开发、构建校园深度合作的融合机制、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等。
1.组建“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通过本工作室的建设搭建,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促进山西省内职业院校学前美术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的示范地和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的孵化地,促进我省职业院校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中高职衔接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修
组建山西省职业院校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3.中高职衔接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组建山西省职业院校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团队,构建校.园深度合作人才培养融合机制,探索实施“校.园合作、项目育人”新模式,融“教、学、做、研”为一体,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推动全省高职院校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4.建设中高职衔接《学前美术基础与应用》优质课程
《学前美术基础与应用》是学前美术专业核心课程,组织省内相关院校开展《学前美术基础与应用》理实一体优质课程开发,合作编写理实一体的教材,共同开发《学前美术基础与应用》的教学资源,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开展学前美术课程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
5.创建全省高职院校与合作幼儿园“生幼美术作品”联展平台
在“校.园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组织研究团队的教师与合作幼儿园深化育人模式,以“项目”为基础,开展生幼美术作品联展活动,同时结合展览开展课程改革与教科研活动,组织研讨会,最终形成研究成果,进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建立联展活动网络交流平台,以促进交流、展示成果。
三、组织实施
1.采用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方式,每年组织一次为期两周(两年共四周)的教师培训研讨会,聘请教育专家、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加快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2.成立名师工作室,吸纳全省学前领域美术教学专家和幼教专家,进行学前美术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研讨,制定中高职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学前领域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组织全省职业院校学前美术教学骨干研修《学前美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改革方案,进行课程设计,编写理实一体的《学前美术基础与应用》教材。开展《学前美术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收集,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教学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等,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4.建立交流平台。利用“校园合作、项目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职院校和幼儿园构建“项目育人”合作融合机制,广泛开展教学与技能交流,利用“生幼美术作品联展”平台,采用专家讲座、技能展示、技术研讨等方式进行多方位交流。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发挥网络作用打造沟通平台。
项目建设内容明细
建设项目 | 负责人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1.建立名师工作室 | 刘文芳 | 建立工作室,制定相关制度 | 完善制度,开展工作 | 完善制度, 开展工作 |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刘文芳 杨文娟 | 组建调研团队 确立调研方案并实施 | 构建校园合作机制,展开创新实践研究 | 形成成果 |
3.教师培训与研修 | 马敏娟 | 组建团队 | 培训两周 | 培训交流 |
4.中高职衔接学前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焦媛媛
| 方案调研 | 合作制定方案 | 应用与完善 |
5.课程教材建设 | 焦媛媛李 斌 | 教学内容研讨 教学模式研讨 | 组织编写, 完成书稿 | 试用完善 |
6.交流平台 | 谢 彬 | 形成联展机制 建立网上交流平台 | 生幼作品联展 定期发布信息与资源 | 生幼作品联展 定期发布信息与资源 |
四、建设保障措施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学校将在机构设立、激励机制、过程管理、校企合作、建设经费等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
1.成立项目领导组
学校成立项目领导组,加强对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每个具体建设内容都有责任人。领导组名单见下表:
姓 名 | 职 称 | 职 务 | 项目责任 | 项目职务 |
张汉语 | 副教授 | 校长 | 全面负责工作 | 组长 |
周玲玲 | 教授 | 副校长 | 协助组长工作 | 副组长 |
景建军 | 讲师 | 副校长 | 经费保障与资金使用指导 | 副组长 |
赵运兵 | 副教授 | 科研中心主任 | 工作室建设指导工作 | 成员 |
李 涛 | 副教授 | 科研中心副主任 | 工作室建设指导工作 | 成员 |
王淑明 | 副教授 | 科研中心职员 | 工作室建设指导工作 | 成员 |
刘文芳 | 副教授 | 美术系主任 | 具体负责工作室建设工作 | 项目主持人 |
马敏娟 | 讲师 | 美术系副主任 | 培训相关事宜 | 组员 |
杨文娟 | 中教一级 | 幼儿园园长 | 校.园合作 | 组员 |
谢 彬 | 讲师 | 教学研讨 | 组员 | |
李 斌 | 教师 | 资料、文件整理 | 组员 |
2.建立项目建设激励机制
建立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对项目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制订并认真实施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考评,保证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经费保障
本项目拟用财务管理和财务跟踪审计并用的模式,以达到互相补充,监督制衡的目的,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街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项目建设。
(另附:运城幼专学前美术教师名师工作室资金预算)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八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