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例分析及能力
1、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的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2、匹配连线
巴宾斯基反射 4个月后消失
游泳反射 2个月以后消失
惊跳反射 6个月以后消失
击剑反射 3-5个月时消失
3、按要求完成问题
给狗形成了50次/分钟节拍器官音响的条件反射后,往往其它类似的声音,如60次/分钟音响,即使没有与非条件刺激结合过,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种现象是条件反射的 现象,实验继续进行,只对50次/分钟节拍音响给予强化,而对60次/分钟节拍音响不予强化,那么,此种现象就会消失,我们把这种在分化过程中发生的抑制称为 。
结合实际,说明此种抑制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4、用所学知识,说明幼儿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
5 、学前儿童常把“pq”“bd”相混淆,把“5”写成“ ”,作为成人如何正确处理这种现象。
6、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教师安顿全班幼儿坐好以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戴头饰的女孩的头像。她先用白色粉笔打好框架,然后再用彩色粉笔涂颜色。教师作画的时候,背对着幼儿不时说上几句:“哪个有声音?等一下我找他!”每一次话音一落,教室里就安静一会儿。教师画完后,对全班幼儿说:“今天我们的美工课要学一种新本领,画一个戴头饰的小姐姐。你们看,像老师这样先画出框架……”教师边讲述边板演画头像的步骤。在画到头像的嘴巴时,教师没有言语,只是在黑板的空白处画了一段向上弯的曲线,表示女孩的嘴角向上面翘,在微笑。讲解完毕,教师依次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让孩子们按照黑板上的示范学习画画,然后走出教室。孩子们边画边交谈,起初是嗡嗡的小声,不一会儿,音量逐渐加大。15分钟后教师回到教室,吆喝一声:“怎么这么大声音!”教室里又重新安静下来。教师便挨桌看每个孩子的画。当他看到男孩GP的画的时候,皱了一下眉说:“你怎么搞的!你看看黑板上的小姐姐,嘴角是向上弯的,是高兴的。你怎么(把嘴角)画成向下弯的、哭泣的呢?”GP咬着手中的水彩笔,来回摇晃着自己的小椅子,没有答话。教师似乎并不期待GP对她的问话作出回答,迅速转过身去重新拿了一张白纸放在GP的面前,“看仔细了,认真些!重画!”顿了一顿又加上一句:“这幅画是要给(你)爸爸妈妈看的。”说罢,教师又去检查其他孩子的画了。GP没有说话,对邻座的JJ吐了一下舌头,趴在桌上按照教师的要求重新画女孩的头像。
课后,研究者与该教师有一段对话。
研究者:“你觉得GP这孩子做事不太认真?”
教师:“是的。我教了这么多年(十年)发现有一个特点——小班的孩子做事是最认真的,最听话,你教他做什么怎么做,他就按你说的去做,(年龄)越大越不听话。”
研究者:“GP刚才画了一个哭脸。”
教师:“对!你说气人吧!你让他画个笑脸,他非和你对着干。真气得你胃疼!”
那么GP为什么要画一个哭泣的女孩的头像呢?研究者利用观察的间隙,在水槽旁找到正在洗杯子的GP。研究者走过去,一边洗手,一边和GP搭话:
“GP,我觉得你刚刚画的那个哭泣的小姐姐的头像画得很好。”
GP抬眼望了研究者一下,目光中流露出惊讶,继而又转成羞涩的神情,默不做声,继续洗他的杯子。
“那个小姐姐怎么会哭的呢?”研究者接着问道。
GP没有抬头,只是轻声说了一句:“她是会哭的。”随后,拿起洗好的杯子快步离开盥洗室。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料中儿童的绘画心理,并能对本教师的作法提出合理的建议。
7、如何看待学前儿童的心理
8、我家娇儿,一岁九个月有余,生性顽劣,奶奶说“作得没边”,姥姥说“淘得要命”。成天不是登高,就是爬低。摔得次数多了,也皮了,头碰墙,听得“咚”的一声,再看他,没事人似的,好想碰的是别人。或者碰完之后,再用头去试试,但这次却是轻轻地“挨”一下墙,算是得了教训,下次碰时知道躲着点儿。少有的几次,碰完后哇哇大哭,甭问,头上肯定起大包了,抱起来,哭不过一两分钟,只要你说:豪豪,哎呀,这是碰着谁啦?咚咚。 他肯定会破涕为笑,好哄得很。 小儿虽然淘气,但也很爱“操心”。一次,姥姥和姥爷闲聊时提到什么东西坏了,需要粘一粘。小儿一声不吭,转身就跑,一会儿又跑回来,拉起姥姥就走,姥姥还正纳闷,他已把姥姥拉到杂物架前,指着上面的胶带纸“唉唉”个不停。那时他才一岁多点,还不会说简单的话。最近一次,他和大姨在卧室躺着准备午睡,他姐姐和姥姥在客厅说话。姐姐对姥姥说:“姥姥,你看我这脚磕了一下。”大姨还没反应上来,就见他从床上出溜下来,巅巅地跑到姥姥跟前,拽起小短裤,翘起小脚丫,用头点着地说:“疼、疼”。 小儿好动,说话却显得迟缓,尤其是吐字上,完全继承了他爹爹东北人的发音。“Zhi chi shi z c s”不分吧,“a ao”也不分。他乳名叫豪豪,你若问他,豪豪吃饭吗?他就会不假思索的说“哈哈ci”。
要求:1、至少说出其中包含的3种心理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你认为对豪豪的教育应着重注意哪些问题?
二、论文
1、谈谈艺术活动中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及音乐智力培养策略。
2、谈谈美术活动中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及美感培养策略。 |